为助力学校一流课程建设,10月31日,由人事处(教师发展中心)主办、商学院承办的“融合·创新·共生:国家一流课程教学范式探索与实践”第一期教学工作坊,在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。工作坊邀请商学院杨玥、唐泳、黄波三位国家级一流课程负责人围绕“以虚促实”“仿真融合”“线上线下混合”三大教学模式,分享各自的教学创新经验。
杨玥老师介绍了《企业战略管理》“以学生发展为中心”的课程建设经验。该课程通过引入18个本土案例、16篇交叉学科论文及多元评价机制,致力于打造线下“金课”。

唐泳老师主持的《“双碳”背景下的资源型企业管理系统工程决策》虚拟仿真实验,依托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,让学生在高度仿真的情境中扮演企业管理者,课程教学覆盖从系统分析到决策运营全流程。

黄波老师主持的《人力资源管理》课程,以慕课教材与线上平台为基础,打通“学-练-用”环节,实现云端互动与线下翻转课堂的深度融合。

互动交流环节,参加工作坊的老师们就一流课程建设的组团队策略、面临的困难及解决方案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。

经济学院刘富华教授对三位一流课程主持人的分享作点评,他表示,三位教师破解了教学资源整合与教学实践转化等核心难题,通过强化校际协同、构建教研共同体实现突破。
商学院副院长江新会教授作了总结发言,他表示,一流课程源于持续积淀,立德树人成于长期坚守。教学作为战略性投入,其价值的彰显需要时间的淬炼。
据悉,下一步,人事处(教师发展中心)将继续秉承“教学立校、科研强校、特色兴校、服务活校”的办学理念,建立“学院轮值承办”机制,常态化推动课程建设与教师发展,助力教育教学不断迈上新的台阶。
人事处副处长张玉琨主持工作坊。 教务处、研究生院、教师发展中心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,各学院院长、分管教学副院长、教学管理科负责人、系(教研室)主任、课程负责人、骨干教师,及近两年入职教师参加学习交流。